孩子拖沓的毛病怎么办


目录
-
孩子拖沓的毛病怎么办
急性子的爸妈有了一个“拖延症”的孩子是什么感受,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是,打吧,心头肉舍不得。不打吧,会被气死!除了打骂,家长不妨可以试试这些办法,轻松解决孩子拖沓的毛病。
孩子拖沓的毛病怎么办?
1、尊重孩子的节奏
尊重孩子的节奏,不要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允许孩子比你慢一些,更不要因为心急指责孩子。他们可能已经拼尽全力,只是还达不到你的要求,别太苛求你最爱的孩子。
2、提高孩子的时间观念
小孩子的时间观念是比较弱的,所以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建立较强的时间观,让孩子合理的规划时间,明白拖沓只是在消耗时间,并不能够改变某些既定事实。
3、提高孩子的价值认知
孩子拖沓磨蹭,说明孩子的价值认知不够清晰,要让孩子懂得做事高效的好处,让孩子明白高效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出现对自己更加有利的结果。比如孩子写作业很慢,你就闭眼夸孩子,“今天字写得很好看,还写的很快,下次做的更好”,多夸夸孩子,慢慢地孩子会觉得高效做事好处更多。
4、教给孩子提高效率的办法
有时候孩子拖沓,其实是因为孩子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才会高效。比如学习这件事,要是孩子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学习起来必定磨蹭。所以,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提高效率的办法,从而减少孩子拖沓的情况。
5、把长指令变成短指令
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去判断这个指令对他来说难不难,然后决定是否去做,有一些急性子的家长,经常会对孩子发出好多指令:快去刷牙洗脸吃饭上学!这一连串的动作让孩子感觉到非常困难。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也只能对第一个指令印象比较深刻。所以,我们应该把长指令分成短指令,这样子孩子更容易接受,并且不容易反感。
6、正面强化孩子的行动力
家长想要看到的是结果,而孩子需要的是慢慢成长的过程。聪明的家长会放手,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让他去试错、磨炼、学习。家长只需给予肯定的眼神、积极的鼓励,从慢性子中找到他的优点。
7、给孩子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
孩子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成长环境,家长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求孩子做到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要先做到条理分明。家长重视时间观念,孩子自然而然会形成良好的时间价值观,做事情也会有自控力,不拖延磨蹭。
-
孩子性格拖沓懒散该怎么办
懒惰的人常常抱着明日复明日的想法,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散、拖拉,明知道应该今天完成的事却总期待着明日去做,还总想着依赖别人。那么,孩子性格拖沓懒散该怎么办?
孩子性格拖沓懒散该怎么办
1、培养自律意识
我们需要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进行一定的管控。比如,吃饭时不能敲桌子,坐着不能跷二郎腿,玩过的玩具要放回原处,哭闹不能解决问题等等。通过一定的生活习惯的管控,孩子会逐渐产生自律意识,而自律就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最好锻炼。
2、带动孩子一起动手收拾
父母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积极上进,孩子也会受到父母好的影响,成为一个上进、勤奋的人。家长可以带动孩子一起动手进行收拾,和孩子一起做整理,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3、和孩子一起建立秩序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定制一个目标,比如一周进行一次家庭收拾的活动,制定的计划必须要执行,如果有突发情况执行不了,就要说明原因,如果孩子没有特殊的情况,而是不想收拾,就要有相应地"惩罚",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意识。
孩子性格拖沓懒散的危害
1、影响人际交往
家长想让孩子帮忙,孩子因为懒惰而总是找借口推脱,作为家长,可能还能包容。可是到了学校面对同学,他人都是各出其力去解决问题,孩子却因为懒惰而总想着逃避责任,这就会造成任务完成时间延期,导致他人劳动成果没有得到回报,势必引起大家的抱怨和疏远。
2、没有上进心,做事容易半途而废
孩子懒,不愿主动地去做一件事,这就会造成他们在学习中,也不会主动专心的学习,碰到一个问题存在一些难度就不愿尝试着去解决,而且如果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经历到挫折,很轻易地就会丧失斗志,没有上进心,容易半途而废。
3、性格的扭曲
很多人懒,但自己却意识不到,或者自己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但如果在面对父母的谴责与同学或者同事的疏远,一个人可能就会变得很委屈,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了,而且也容易变得暴躁冲动,性格逐渐变得扭曲古怪。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很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的,当发现孩子性格懒散时,家长们首先要从自身寻找问题,及时的改正,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当孩子看到父母身上的良好习惯时,孩子也会随之做出改变。
-
孩子有些毛病反复说就是不改怎么办
虽然每家的孩子不一样,但是“屡教不改”的孩子总是会上演类似的场景:早上赖床不肯起,从叫起到穿好衣服要几十分钟;起床后穿衣洗漱磨磨蹭蹭……任你怎么打骂纠正都改不掉这些坏毛病?其实,不是孩子理解能力有问题或者记不住,而是你的教导方法不正确,家长们不妨看看这篇文章来学一学。
孩子有些毛病反复说就是不改怎么办?
1、表现宽容的态度
也许有些坏习惯孩子自己也不喜欢,但他又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已经习惯的事。所以,父母应对孩子抱以宽容的态度,在帮助他改正缺点的时候,就要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他的问题。鼓励永远比批评有效,哪怕孩子只有一点点的进步,也不要吝啬你的表扬,父母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都会让孩子受到莫大的鼓舞。
2、跟孩子共情
跟孩子共情是最重要的。共情是理解孩子的第一步。孩子做了错事,或者出现了你以为的坏习惯,家长可设身处地想一下,是出于什么原因孩子才这样做的。忘记带水杯是因为上学快迟到了太着急?这时候不管是批评还是讲道理显然都不行。
3、善于抓住时机
引导和教育孩子摆脱坏习惯要适时。因为很多小孩子的坏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家长可以在孩子坏习惯出现后立即进行纠正。例如发现孩子不洗手就吃东西时,要及时给孩子讲明“病从口入”的道理,并督促他洗手。当孩子再吃东西时或许就会想起了上一次妈妈(爸爸)的教训。对于孩子的进步,你也要及时地表扬他。
4、正确引导孩子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犯错必须有家长批评指责才有用,当孩子无意犯了错,还没等父母批评教育,自己已经开始知道自己做的不对,就开始反思并自我教育了。因此,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寻找原因并加以改正,对比家长苦口婆心说一大堆大道理,不如孩子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独立性和自觉性也会更高,以后犯相同错误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小。
5、适当给予关注和关心
许多孩子的叛逆心往往是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关注产生的,对渴望关注的孩子,家长要主动关心他们,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渴望融入父母的生活,感受家庭其他成员的关怀。在这个时候就不要一味的讲道理指责孩子,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父母的爱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并不需要做错事来强调存在感,这样在这种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就会慢慢远离故意犯错的这个误区。
6、转移注意力
当你发现孩子的坏习惯始终“屡教不改”时,千万不要认为是孩子在故意违抗你,也许孩子自己还没意识到又犯错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喜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当你发现孩子又在咬自己的指甲了,你可以让她帮你打扫打扫房间,这样孩子会忘掉自己刚才的行动。
7、循序渐进效果好
孩子在改掉坏毛病、养成新习惯的过程中难免有反复,家长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对孩子抱有宽容心态。如果孩子对某件事平时是天天出错,慢慢地两天错一次,三天错一次,出错时间间隔越来越长,这就说明有进步,家长给予鼓励和等待即可,千万不可操之过急,指责孩子进步小,没记性,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
孩子坏毛病总也改不了怎么办
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孩子过程中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孩子反复犯错。真不知道孩子是没听懂教导还是故意的“知错不改”,很多家长也是没辙,下面给家长分享一些办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孩子坏毛病总也改不了怎么办?
1、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家长无论是教育孩子、批评孩子还是给孩子讲道理,都要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思考水平和能力,用一些他们能懂得语言去教育批评,这样效果会更好。另外,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给予孩子慢思的时间时,家长也别闲着,在家长应该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很多时候想通了孩子的动机,你会发现的纠正他们错误的方法可能十分简单。
2、制定具体办法帮孩子改正
家长明白孩子的难处,制定出有效办法帮助孩子来克服坏习惯。拿上学出门前总是忘带东西的坏毛病为例,家长可提醒孩子头一天晚上就将物品准备好,这样就避免了慌乱中出错。至于要准备哪些物品,家长可帮着孩子一起制作清单,将清单贴在家里显眼处,每次孩子按照清单上的物品准备,就不会总是出错。时间长了,也就养成习惯了。
3、给孩子一定时间去慢想
有时候家长无论怎么教育孩子,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因此也会屡教不改。还有的孩子犯错误完全是“快思”后的产物。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慢想”。让孩子冷静下来思考,思考自己的行为后果,以及犯错误后该如何应对。面对孩子犯错时不要给予批评教育,而是引导孩子的反思,这样的教育比一味地批评有用得多。
4、制定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家长给孩子提前设定好的大方向,也是一种护栏,避免孩子受到伤害,也防止孩子因为无知随意伤害别人。跟孩子确定好行事的边界,做得好要有奖励,做得不好,该惩罚的就要惩罚。
5、让孩子体验犯错误的后果
有的家长在孩子犯错后,只是简单的批评几句叮嘱几句,然后就帮孩子收拾烂摊子了,这样做只会坑了孩子,让孩子屡屡犯错。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比如告诉孩子玩火危险,你只需要用小火苗烫一下孩子的手指,他就能永远记住。以此类推,效果会很好多。
6、认可孩子
父母要认可自己的孩子,不要以为孩子有了坏毛病就一无是处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表扬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因为拥有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开始,委婉地向孩子指岀自己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担忧。
7、循序渐进
家长一定不要着急,一定不要不断地训斥他,说你看你又这样了,你又那样了,不是这样的。你既然用坏毛病和坏习惯来说他的这种你看不惯或者看不上眼的地方,习惯也好,毛病也好,都是日积月累了,所以你想改变习惯,不管是改变一个坏习惯,还是培养一个好习惯,那都是循序渐进才有可能得到的。
-
孩子的坏毛病屡教不改怎么办
同样的错误,说了无数遍,孩子却纹丝不动。碰上这样的“熊孩子”,父母真的会气疯吧?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种场面,但又无可奈何。那今天就给家长们分享一些教育经验,轻松解决问题,让他们乖乖听话。
孩子的坏毛病屡教不改怎么办?
1、找到屡教不改的根源
孩子屡教不改,究其原因,不外乎这几种原因:自制力差、习惯不好、对外界的某些诱惑抵抗力差、交往的朋友不好等等。家长只要找到了孩子屡教不改的根源,然后沿着这个路子坚持引导,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这个毛病会逐渐好转。
2、良性沟通
和打骂比起来,更推荐良性的沟通方式。试着跟孩子聊天,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很多时候,跟孩子成为朋友,更有利于亲子教育。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规矩。沟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孩子心中所想,更为了拉进亲子关系。若是一直任由孩子发展下去,迟早会有别人替父母教育。
3、树立起规矩
当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是家长需要跟孩子树立规矩的时候,让他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以免行差踏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家长给孩子提前设定好的大方向,也是一种护栏,避免孩子受到伤害,也防止孩子因为无知随意伤害别人。跟孩子确定好行事的边界,做得好要有奖励,做得不好,该惩罚的就要惩罚。
4、学会放手
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把信任和空间,都充分的留给孩子。既然有了规矩,那完全可以照规矩办事,而不是在背后千万次的督促。若是孩子做的不好,那给予相应的惩罚就可以。放手的初衷,不是放任不管,更不是任由孩子发展。而是通过正确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而什么不该做。下次做事情时,就会先考虑一下,不贸然行事。
5、让孩子承担后果
要说最重要的一点,那一定是教会孩子承担。所有的“熊孩子”,他们都曾在生活中犯错,只是出于不同的目的,有些父母不舍得孩子被管教。到头来,这些“熊孩子”反而变本加厉,做出更多伤人的事情。与其这样,父母就狠下心来,不管孩子做了怎样的错事,都由他们来承担该有的后果。这个过程,恰好可以培养孩子的担当,让他们做个对自己负责的人。
6、重视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长在想方设法改变孩子的这种坏毛病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不懈的做好这件事: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孩子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不用家长操心,孩子也会天天向上。
7、积极地鼓励孩子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也要去鼓励他,让他有改正错误的勇气,下一次能够做得更好,从而弥补上一次犯下的错。鼓励能让孩子从错误之中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强化行为,从而去避免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
9岁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9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父母不应严厉批评,应耐心指导,了解孩子对学习的理解,并纠正其错误理解,可以以一种幽默有趣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孩子学习方面多给予鼓励,并且耐心听孩子的学习收获。那么,9岁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9岁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1.不要打骂
切忌孩子一说出来不想上学,父母就开始动手,或者把孩子批评的一无是处,要知道父母这样做不仅会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让孩子彻底失去与父母交流的欲望,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对上学这件事越来越厌恶,所以父母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先保证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2.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卡点
当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困难的时候,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指导。学习遇到卡点,是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去引导和帮助孩子,如果家长能力有限,不能辅导自己的孩子,那么就要与老师及时地沟通,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重拾学习的自信心。
3.培养孩子自信心和兴趣
孩子厌学其实主要还是要从他自身来找原因,孩子一旦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兴趣或者没有自信那么对他的学习影响就很糟糕,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平时多用语言或者适当进行物质鼓励,这样孩子的自信心才能有所提高。才能逐渐摆脱孩子的厌学情绪。
4.积极跟孩子交谈
当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时,我们第一个月会特别焦虑,因为小学生活的功课会增多,我们第一反应是,孩子落下了功课,会不会越落下越落后,最后学习成绩很差,以后很麻烦怎么办……实际上,这些都是我们内心被放大的焦虑。我们要说服自己,这个焦虑是暂时性的,而要帮助孩子更短地过渡好这个时期,我们要保持积极、温和的态度跟孩子讨论学习环境的转变,尽量不要让这层焦虑表露出来。
5.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
当然,孩子有了厌学症这种情况,不仅仅出自他自己和家长,还可能和老师有很大关系,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可以有效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家长可以随时和老师,学校进行沟通,加强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摆脱厌学情绪。
6.亲自送孩子上学
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身体不舒服、和同学吵架、老师不喜欢自己、不会做作业等。父母要学会理解孩子,并且帮助他解决,解决问题后还要亲自送他去上学,让他明白父母会一直陪伴着他前行。
7.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或者让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让孩子获得与他人的友谊。当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上学时,他也会想去上学。
-
孩子高中不想上学怎么办
高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中的第三个叛逆期,此时也是他们情绪最容易波动、跟家长矛盾最多的阶段,厌学不想上学是叛逆期孩子会有的表现,这是很正常的,家长要正确对待。
孩子高中不想上学怎么办?
一、不要在孩子闹脾气时不管孩子,让去安抚孩子。
经常见到有一些家长在面对孩子闹脾气的时候,不仅没有安抚孩子,反而用自己的生气的话语去伤害孩子。那么就会让这个时候已经感觉不到快乐的孩子,则会因为家长的再次伤害而厌恶学习,让本来孩子厌学的情绪变得更加难以挽回。所以,还是希望每位家长有时候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不要总之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这样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和孩子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作为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安全感与依靠,在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后主动安抚孩子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二、家长可以跟学校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
如果说孩子在家已经有些厌学的情绪,家长需要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校发生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办法,家长可以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动向。不过为保证掌握更多的信息,家长还可以询问孩子同班级的学生,这样可以让家长用更多的视角去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
三、给予孩子最基本的沟通以及了解孩子。
如果说家长已经掌握基础的信息了,那么就可以通过和孩子的沟通进一步了解他厌学的理由。这个时候家长不要用谩骂或者打压的形式逼孩子,而是要走入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最终在通过友好的方法和孩子进行交谈。
四、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氛围。
孩子不爱学习,跟从小没有培养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有关系,如果孩子回到了家,晚上要学习时,父母经常吵架,孩子没有心情学习,也会出现厌学的情况。
家庭教育太重要了,孩子的人生格局很早就会注定,如果孩子放学回到家,家是温馨的,父母不是在玩游戏,而是都在看书学习,这样的孩子不需要督促,自然而然也会好好学习的。
五、不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不论坚持任何事情,兴趣是坚持下去的动力,学习亦是如此。如果孩子厌学,孩子丧失学习兴趣是主要原因,想解决孩子不想上学的问题,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
六、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差,无法承受学习生活中偶尔的挫折,厌学,甚至出现情绪问题。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从小。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不会因为逃避挫折而轻言放弃学业。
七、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家长要帮助孩子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及时排除心理压力。平时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让孩子在不同场合上宣泄情绪,转移注意力,从而达到平复心情的作用。
八、适当让孩子提早体验一下生活艰辛。
当孩子特别坚定告诉父母,我就是不想上学了,你说什么也没有用,这个时候父母不需要给他讲道理了。直接告诉孩子,将来有文化依靠脑力工作挣钱,没有文化只能是体力劳动挣钱了。让孩子打工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苦,然后问问将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样孩子就会为自己的将来打算,慢慢的也会回到课堂重新开始上课。

最新文章
13岁小孩叛逆期大人应该怎么做